解讀一家擬進入創新層企業的財務之謎:年營收4.5億擬向36人
近日,中航富士達(NEEQ:835640)發布了“第二次股票發行方案”,預計擬向不超過36人募資約300萬元,資金用途為“補充流動資金,購買電纜、銅材等原材料以及支付供應商的零件加工費等”。
這看起來很平常,富士達有的人也許還不熟悉,但是說起它的頭號客戶,我們都知道——華為技術有限公司。實際上,富士達是一家通信設備生產企業,2015年營收4.5億元,凈利潤為近4千萬元。
富士達看起來并不缺錢,為什么要擬向36人發行股票籌300萬元買原料呢?
這次股票發行似乎并非意在融資,這背后有什么隱情呢?
募集流動資金,還是員工激勵?
實際上,在富士達5月25日發布的“第二次股票發行方案”中,關于發行目的,上面寫的是“為激勵公司核心員工”。查看富士達在3月30日發布的“第一次股票發行方案”,就會發現“目的”非常相似——“為激勵公司高級管理人員、核心員工”,而“用途”,則和上述的第二次股票發行一模一樣,為了補充流動資金買原料等。
富士達是今年2月掛牌新三板的,掛牌還不到四個月的時間,就進行了兩次股票發行,而且都是面向內部員工的“激勵”!這么頻繁激勵和關愛員工的企業,現在真的不多見了。基于富士達在2015年年報中所說的,“公司核心技術均為公司自主研發的成果”,既然人才是其核心競爭力,用股權激勵留住優秀人才確實很合理。
只是,真的就是這樣而已嗎?在富士達第一次股票發行中,面向的對象不超過60人(其中在冊股東不超過25人),募集資金為不超過1200萬元。兩次股票發行預期募資共約1500萬元,約占富士達2015年的凈利潤的37.5%!這么合起來看,在員工激勵的背后,似乎又隱藏著流動資金緊缺的問題。
富士達在其2015年年報中坦承:“2015年對公司來說是困難的一年,競爭的加劇、成本的上升、民用通信市場下滑等,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經濟效益。”有多困難?看下表就清楚了,2015年富士達營收為4.513億元,相比2014年增長了0.05%,幾乎是“原地踏步”。然而,凈利潤的下降倒是非常明顯,2014年富士達的凈利潤為5944萬元,2015年為3996萬元,下降了32.76%!

(單位:元)
另一方面,富士達財務上還有高資產負債率和高應收賬款率的特點。富士達2015年資產負債率41.30%,至于應收賬款,正如富士達在2015年年報中所說的:“2015年12月31日,公司應收賬款凈18,802.33萬元,占當期末總資產的43.39%,占流動資54.95%,占當期營業收入的41.66%。雖然公司應收賬款賬齡結構良好,其中賬齡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余額占比95.75%,且主要客戶均具有良好的信用和較強的實力,發生壞賬的風險較小。”其中華為欠款額為5825萬元,占對其年度銷售額的34.09%,占其年度應收賬款凈額的29.16%。當然,“華為公司信用度高,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相對較低。”
正如富士達所說,他們不需要太擔心壞賬的問題。但是,另一個問題卻不得不引起注意:流動資金!利潤大幅下降,同時高負債率和高應收賬款比例,意味著什么呢?資金的周轉速度很慢,流動資金緊缺。
為了補充流動資金,富士達在2015年向銀行分別進行了三次的流動貸款,合計1500萬元。是的,很巧合,和上面發行股票預期融資總額一樣,都是1500萬元!而且其中1000萬元是今年6、7月到期!

由此看來,似乎富士達的流動資金問題比員工激勵更急迫些。至于為什么是買原料?這個可不是隨便提出來的理由,因為2015年富士達“主要產品原材料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例為77.51%”!
當然,既補充了流動資金,又激勵留住了人才,能一舉兩得是更好。只是,到這里,問題仍未結束!如果從融資的角度看,還有個問題沒有解決:富士達為什么沒有對外發行股票?為什么兩次都是對內發行?對內發行股票,會受到員工薪酬儲蓄水平的限制,所能募集到的金額必然比對外發行融資要小很多。為什么股票發行目標沒有集中在機構投資者而是個人投資者上面?
更遠大的目標:闖關創新層?
也許富士達在2015年年報所透露的一個目標,可以給我們答案——其“2016年公司經營計劃及重要舉措第9條”是這么寫的:有效借助“新三板”投融資平臺,提升市值影響力,爭取進入創新層,加快企業發展步伐。
可見,早在2015年,在富士達掛牌新三板之前就已經瞄準了上“創新層”這一目標,并公之于眾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一項內容在年報中,是“自愿披露”的。對比一下早前在2015年公布的分層標準草稿和富士達的財務數據,就能發現這自信的來源。


根據上述兩個表格的對比,我們可以發現,富士達營收復合增長率達不到標準二;由于富士達的股票轉讓方式為協議轉讓而不是做市,標準三也無緣;至于標準一,富士達近兩年連續盈利并凈利潤高于2000萬元(即便2015年下降了接近三分之一還是這個標準的兩倍),而且,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也一直高于10%。剩下的唯一差距就是“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于200人”!
因此,2016年掛牌新三板之后盡快擴大股東人數,就成了富士達贏得進入“創新層”入場券的關鍵了。
至此,我們發現,富士達此舉(連續兩輪的員工股權激勵),既能為進入創新層增加籌碼,又能留住和激勵核心人才,還能為生產所需購買的原料補充流動資金,一舉三得!確實精妙!
然而要完成這個任務,時間上倒是有點壓力。因為,根據富士達在其股轉說明書所公布的數據,富士達掛牌新三板時股東只有42個。經過今年3月底第一輪的股票發行,富士達新增35個股東,股東總數達到77個。即便富士達按照緊接著的5月底第二輪的股票發行計劃,再增加35個股東,也就是112個。還是只完成了目標數量的一半!
而這時候,已經臨近分層方案最終落地并且實施了。2016年沖刺創新層似乎有點來不及了。因此,智庫君想起了富士達在2015年年報中對于那項“自愿披露”的創新層闖關計劃的補充說明:“該披露計劃并不構成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,敬請廣大投資者對此保持足夠的風險
意識,并且應當理解經營計劃與業績承諾之間的差異。”如今回看,耐人尋味。
富士達是在今年5月25日,發布了“第二次股票發行方案”的,緊接著,兩天后(5月27日),股轉系統的最終分層方案就落地了!
有意思的是,根據確定版的分層標準,標準一中,“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于200人”這條要求被刪去了!又另外增加了共同標準:“最近12個月完成過股票發行融資(包括申請掛牌同時發行股票),且融資額累計不低于1000萬元;或者最近60個可轉讓日實際成交天數占比不低于50%。”而富士達在3、4月份第一輪股票發行融資募集到的實際金額為1069.08萬元!這一切,此時卻又顯得如此恰好!原以為來不及夠不著的創新層入場券,對于富士達來說,此時卻又像是近在咫尺了!
TOP
- 原創/
- 推薦
焦點企業
-
報團游澳洲簽證被拒 途牛旅游扣1.99萬團費游客質疑
來源:舜網舜網訊 春節期間報團游澳大利亞,沒想到旅行社代辦簽證被拒,行程泡湯,卻要...